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家长必听)
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长沙泽邦学校心理咨询师龚老师,今天的家长课堂,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首先我想请问大家,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大部分可能会说心理健康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吧,和抑郁焦虑之类的有关的,但这只是心理障碍的一类,并不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一种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有足够的潜力,可以应付生活中的正常压力,可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学习,并能为其所在的环境做出贡献的状态。简单的说,心理健康就是以我们自身的能力对挑战做出反应。那这个挑战是什么呢?任何事情都可以,可以是生理上的疾病,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欺凌和漠视,是发生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和身体健康类似,让我们可以稳住自身处境或重整旗鼓继续出发。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往往需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仍然会受到某些意外事故等因素带来的伤害。同样的,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自己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幸福的家庭因素、珍贵的同窗情谊、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都是我们心理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但是也存在校园霸凌、慢性疾病等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可以抵消危险因素,而且早期引入保护因素的话,可以帮助塑造我们一生的积极心理健康。
我们的心理健康处于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处于心理“生病”或心理“健康”两个状态。在这个连续过程的一端,我们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焦虑等,在另一端,我们会有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们可以对照以下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来帮助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当我们感觉心理状态较好的时候,心理健康的干预是为了帮助人们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然而当我们长期感到压力、担心、焦虑、悲伤、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并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力时,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了。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有效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目的是帮助个体理解和应对这些心理疾病的症状。然而,只有很少的心理障碍者能接触到这些现有的服务。这或许是由于一些阻碍,例如:对于寻求心理帮助的污名化,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了解,对于获得帮助的不确定性,或者害怕透露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让我来为大家纠正一下关于心理咨询的误区:
1.做心理咨询的人不等于有精神疾病
2.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
3.心理治疗不等于“催眠术”。催眠术是一种治疗技术,适合特定的症状,人群中约有15%的人并不适用。
4.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例如心理问题,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以及急性精神分裂症等都可以治愈
5.心理学不是骗人的东西,它有赖于求助者的主动意愿和积极参与,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学习如何改善并维持我们良好心理健康状态,过有意义且幸福的生活。
今天就分享到这,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 上一篇: 孩子没有规矩意识怎么办(家长必听)
- 下一篇: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站式为您解忧愁!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教育专家1对1分析教育解决方案,凭借多年的成功教育经验及强大师资团队,为您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泽邦学校」微信,线上咨询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