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感想】《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二)
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回顾自身心理变化,从上初中起心理健康会有所变化,青春期是指什么?青春期一般是指11-12岁14-15岁,即初中阶段,这阶段是个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
而又分为心理发育高峰期和心理发展的矛盾期,青春期是个体积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理发展迅速。
生理变化时对心理活动的冲击。1、身体外形的迅速发展;2、由于性的成熟或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
反抗性和依赖性:初中生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如果这个要求得不到以父母和老师为代表的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事情常处于一种与成年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喜欢彰显自己“成人”的身份,父母最担心孩子有一种自己成熟的看法,也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又不成熟的现象,父母经常还会向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这样的大小人,产生成人感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并未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闭锁性与开放性: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他们心理内容丰富了,表露出来的少了,感到孤单,希望有人理解,不断寻找朋友,一旦遇到有些问题共同语言的,就易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勇敢于怯懦:经常表现一种很强的勇敢精神产,这种勇敢精神代于莽撞和冒失的成分,有地表现比较怯懦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易紧张急促。
高傲与自卑: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难以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几次成功就可以使自己感到非常优秀而沾沾自喜;几次失利,就认为自己无能而自卑。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喜欢把自己的一切行为与孩童的行为化分开来,但内心又有几分眷恋,童年时间的无忧无虑。留恋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有时候希望就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又分为创造性与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分为假想的观众、独裁的自我;个性的发展分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反抗心理的表现为: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漠对待;3、反抗的迁移,一部分的不满意迁移到全部,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3种;而人格的偏离为:自我意识的偏差;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中心倾向;不善于考虑他人感受,只考虑自己;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心胸不开阔;不良行为:厌食。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别人。
理性的看待问题,虚心听讲别人的建议,情绪不好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余*洁
五十三班
- 上一篇: 【讲座感想】《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三)
- 下一篇: 【讲座感想】《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

一站式为您解忧愁!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教育专家1对1分析教育解决方案,凭借多年的成功教育经验及强大师资团队,为您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泽邦学校」微信,线上咨询心理专家。